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

发布者:孙洪亮发布时间:2023-11-16浏览次数:14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3414日)

李桂萍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行政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学校发展征程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难中求成的一年、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取得了“两高七有”的新成效。

 ——党建引领高质量。坚持党管办学方向、领导改革发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力,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建成“安全特色鲜明的达到职业本科院校条件的高职院校”奋斗目标。加强改革创新,提升以改革促发展的内生力,加大了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优化了二级学院设置,确立了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通过验收,获评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干部队伍更加优化,巡视整改扎实推进,政治生态加快好转。

 ——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2022年共录取新生4689人,省内录取3768人,占录取总数的80.36%。各类技能大赛获奖149项,较上年增长14.62%;连续四年在“一带一路”国际焊接大赛中获一等奖;连续三年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江苏省选拔赛、“领航杯”江苏省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应用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连续两年在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全国电动汽车远程在线故障诊断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挑战杯”江苏省选拔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4项。2020届毕业生申梓煜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提名奖。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06%,其中江苏地区就业率80.48 %,徐州地区就业率57.48%;为服务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地就业率也走在全省前列。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6.64%,用人单位满意度97.62%

 ——安全品牌有特色。做强“安全+”特色品牌,坚持开展新生入学应急救护培训与资格考证,是徐州市高校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典范。建立完善安全应急核心专业、安全应急支撑专业、安全应急拓展专业“三维一体”的专业架构,安全类专业占比已达32%;2022年金平果高职高专专业排名中,安全技术与管理等6个专业排名省内第一,5个专业排名省内第二。与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举办“消防订单班”,定向培养消防救援技能人才;承办2022年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消防安全科技论坛;发起成立长三角安全应急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并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安全为本,文化筑基,技术赋能”高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全国安全应急职业教育联盟教学成果特等奖。

 ——重要指标有突破。打造高层次人才引培“4419”工程,新增教授3人,副教授10人;4人入选省级人才培养工程,“新能源汽车技术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入选省职教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入选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师团队1个;2人获“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称号,1人获“市模范教职工”称号;强化师德模范引领作用,52人和7个团队获校级表彰。立项省规划、重点教材6 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与盐城工学院开展“3+2”专本衔接项目1项,与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10所学校合作开展“3+3”中高职衔接项目15项,现代职教体系更加完善。

 ——教育教学有提升。深入落实“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坚持“思政导航、安全护航、技术起航”的育人理念,打造“安全+思政”品牌,获省思政课教学展示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共4项,是全省获奖数量最多的学校;获徐州市委“四百行动”高质量案例奖1项;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共建单位邳州市八义集高级中学创建省教育厅思政课特色育人学校;和邳州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活动,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五育并举协同并进,组织参加省市体育赛事,获奖26项;组织参加省美育教师赛课活动,获奖4项;推动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发放奖助学金484.5万元。共青团工作获得各级各类荣誉20余项,获徐州市“征兵先进单位”称号。荣获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最佳组织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在徐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有进步。深化“产教科”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紧密对接区域产业经济,新增智能控制技术等2个专业群,适应徐州机械工程之都产业需求;安全类专业群匹配中国安全谷安全应急产业需求,新能源专业群匹配徐州市光伏能源新兴产业需求,信息安全类专业群匹配徐州网络安全产业园发展需求,28个专业7个专业群高度吻合区域产业发展,覆盖率达到96.56%。持续推动“安全+”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电梯产业学院获上海三菱电梯 80万元设备投入;建成长安马自达汽车产业学院,企业捐赠实训设备共计30万元;联合中国安全谷3家“小巨人”企业,建设“应急安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工信部立项。依托省安全培训示范校优势,开展了煤矿安全、特种作业、短期安全技能、企事业单位职业等级等各类培训,收入87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彭城电梯安全惠民行动”社区教育,立项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2项。授权专利74项,签订四技服务合同35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76万元。各级课题立项98项,较上年增长31%。建成全省首个职业卫生培训基地;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入选市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电梯安全职业体验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

 ——国际合作有发展。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培养国际化“双师型”教师,50名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德国职教4.0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培训,6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参加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培训,培养12名国际汉语教师;举办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计算机、国际汉语等专业和语言培训,泰国、埃及、苏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高校共计422人参加培训,成功输出特色专业,与兄弟院校共建“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培训中心;建成“中国特色文化国际传播教育基地”,为泰国合作院校举办“汉文化泰国行”主题讲座,推介两汉文化,探索“中文+文化+技能”苏安院模式,为学校走向国际化办学开辟新领域。  

 ——服务保障有温度。学校本着办实事、做成事、惠民聚力的要求,不断为教职员工谋发展、提升福利待遇。2022年为7名人事代理教师办理了入编手续。常态化开展师生体检健康监测,组织开展教职工运动会等文体与关爱活动。落实“六必访”工作制度,全年走访慰问教职工190余人次,办结31项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完成运动场草坪更换、学生宿舍楼改造、浴室改造、餐饮中心配电改造等工程;调整配齐宿舍空调和桌椅家具;完成上线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系统15个、师生业务服务流程78个、核心平台16个,提升了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

 ——内部治理有活力。以修订学校章程为抓手,以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制订了37项规章制度,推动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科学规范、运行有力制度体系;重点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商贸与人文学院;持续激发校院两级办学活力;制订了《岗位设置方案》《三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学校二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加强对二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预算管理与审计,完成了内部控制建设总体运行评价;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力度,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比上年提高了 12.91%;大力倡导开源节流,推行预算、内控、绩效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制定建设项目审计补充规定,完善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完成2021年度招生经费支出和社会培训收益情况专项核查;完成57个零星修缮项目的结算审计,送审金额928.90万元,审定金额797.21万元,审减金额131.69万元,节约财政资金。

过去一年,全校工会、群团组织、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民主法治、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广大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凝聚着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与爱校之情;成绩来之不易,学校发展不易,我们要倍感光荣、倍加珍惜、倍加维护。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学校在高层次人才、专业品牌、服务地方对接安全产业发展、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及岗位职级调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速、加强和突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还需要把全校教职员工的精力与热情统一到、聚焦到学校高质量发展上;还需要加大考核与激励力度,让有为者多得,让奉献者多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务实落实、敢为善为,团结奋进,着力补短板、强特色,统筹推进学校九大工程、十项突破,为早日建成安全特色鲜明的“达到职业本科院校条件”的高职院校奠定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制定的“改革突破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治理为保障,刚化规范、强化绩效、优化结构,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格局,有效实现学校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

概括来说,要重点推进并完成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特色品牌项目上有突破

1.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把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深入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创新“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深度融合,推动跑出学校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宣传引导和研究阐释,扎实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体现到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转化为深化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全面树牢党的建设品牌。开展“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创新推动区域、行业党建联盟试点,引导二级党组织与地区、园区、企业、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共同打造党的建设品牌。持续开展“一书记一项目、一支部一名片”创建活动,培育选树一批重点书记项目和支部名片。

  1.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全面提升大学治理水平、学院机构机制改革上有突破

4.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形成大学章程完备、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和运行有序、大学治理赋能增效新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试行)》,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二级院部办学活力,规范落实二级院部党政共同负责制。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克服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加强规章制度废改立,推进治理制度数字化转型,健全校内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要求,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学校经济活动。

5.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开展“三定”工作,制定新一轮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系统开展岗位聘用及岗位职级调整工作;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体系建设,保证职称评审质量;有序推进校内人才流动配置工作。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深化分类管理,强化优绩优酬,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6.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改革学校二级部门经费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目标考核,坚持每季度跟踪考评,促进目标实现。科学编制2023年财务预算,做好债务管理,合理调配资金使用,防范财务风险。推动学校项目库建设,积极寻求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债务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防范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程序,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完成国有资产数据上报,做好年度资产清查及报废处置工作。

7.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对年度预算管理和执行、后勤保障内部控制及财务收支、科研经费收支及管理制度执行、中外合作办学、已竣工项目财务决算等项目的审计工作。强化日常监督,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做细银行对账单审签工作。加强内审制度建设,规范审计流程,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自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

8.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成立教育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压实落实部门责任,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改革教师评价,加大师德失范惩处力度。改革学生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培优激励机制。今年我们开展教科研绩点考核的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二轮征求意见环节;继续教育学院关于培训激励方案也经历了多轮论证与征求意见,这些都将开启学校大力改革的步伐,用评价改革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潜力与热情。

9.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做强“中国特色文化国际传播基地”项目,开发汉文化系列双语课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汉语学习+文化推介苏安院模式。积极跟进“中文+职业技能”丝路华语海外培训中心项目,举办安全专业知识双语讲座,输出特色专业国际课程标准。持续做好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基地项目、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生国际化交流项目。积极推进海外办学,共建语言培训中心、“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参加“江苏高校巡展”留学生招生宣传月,制作留学生招生简章和宣传视频,完善“留学苏安”网站建设,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宣传和招生工作。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育并举”育人成果上有突破

10.优化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善用“大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应有的作用,积极构建校地“大思政”育人格局。成立大中小学乡村实践站、培育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青蓝工程”团队、冲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遴选;力争入选2023年省级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

11.推进文化引领铸魂工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安全文化品牌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品牌。做好悦读文化节、校园文化节、师生技能大赛月、安全宣传活动月、心理健康活动周、毕业就业创业季促进行动等重要活动,探索建立学校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力度,用好线上线下阵地,持续开展好各类活动。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积极对标对表上级文明校园建设标准,建成省级文明校园。精心策划学院发展宣传片、新版校园网站,开展征集校徽与校歌活动,推动形成具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2.提升学生教育服务水平。围绕十大育人工程,推动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创建。加强二级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4级学生管理队伍体系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特色体系。深化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三位一体化工作,完善一站式社区建设,推动“三个五”社区育人成为品牌亮点。打造“苏心安”学生权益服务工作品牌,做好学生服务工作,解决学生诉求。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加强资助育人,打造国家资助、学校奖助、学生自助、社会捐助“四位一体”资助育人工程。构建四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辅导。强化武装工作,做好退役军人事务服务。

(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引培上有突破

13.加强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成8名教授和8名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进任务,完成20名教师的公开招聘计划。大力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升内培质量。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保障人才项目建设质量。加快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聘任产业教授等行业专家3人,适应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试行)》,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2%以上。对标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标准,建成1个校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好青年专业教师“135”成长平台,加快“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行业)”四级师资培养体系建设。

1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狠抓《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地见效,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开展“弘扬师德师风,严守学术道德”专题网络培训,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责任书。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营造教书育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教师师德考核,严肃查处师德违规问题,通报违规典型案例,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突出师德把关,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五)做强品牌彰显特色,在着力加强特色建设、安全特色品牌打造上有突破

15.系统推进特色高职院校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系统谋划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蓝图,围绕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奋力打造“安全”特色高职院校。以“安全”特色高职院校建设为基础,启动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力争入选新一轮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

16.打造内涵与特色并重的专业群。继续打造三维一体专业架构,建立完善安全应急核心专业、安全应急支撑专业、安全应急拓展专业的专业架构。根据当前我校专业群布局,结合国家经济战略及徐州区域经济特点,新增安全核心专业各2个。完善专业集群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修订完善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和建设标准。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纳入二级学院考核。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制度,提高课程育人质量。开展已立项14门校级特色课程成果汇报及验收考核。调研分析近三年现代职教体系本科院校,争取3+2专本衔接项目落地。

17.完善技能竞赛支持体系。建立以教育部技能竞赛为核心,人社部技能竞赛为主体,行业赛项、特色赛项为补充的学生竞赛体系,完善分类培育和管理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做好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等组织遴选申报工作,力争在省高职院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2项、国赛获奖1-2项,教学能力大赛省赛获得一等奖1-2项、国赛获奖1-2项,在行业赛事(教育部公布)国赛、省赛获奖30项。承办江苏省高职院技能大赛1-2项,承办全国性行业类技能大赛1-2项。

18.加强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修订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推进教学诊断与管理平台建设。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充实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完善日常教学巡查常态化运行机制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过程及结果监控。

(六)深化“产教科”融合融汇,在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科研成果级别和成果转化上有突破

19.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新平台。坚持“以产引教、市域联合”的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政行企校”多元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江苏省应急安全职教联盟、长三角应急安全创新人才培养联盟等资源优势,携手行业协会、现代先进企业,共同打造智慧产教融合实训大平台。着力提升办学关键能力,主动融入技术创新,服务地方关键领域产业发展。加强“消防订单班”人才培养,扩展和建好产业学院。

20.系统推进科研工作。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加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力度,推动提升教师成果转化的意识与能力。加强科研项目立项建设工作,探索“揭榜挂帅”等科研项目组织形式。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充分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加快推进科研成果高效率转化。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成立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做好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七)实施社会培训蓝海计划,在着力实施社会服务提升计划、培训成果总额上有突破

21.拓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深入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面向社会成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统考工作。积极与徐州市各县区人社局联系,依托院系专业加强新型培训项目考评申报,拓展退伍军人培训项目,创新开展老年人培训示范性建设工作。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力争申报5个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依托“安康文化体验中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班。积极对接国家矿山监察局江苏分局、徐州市应急管理局,稳步开展江苏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各项安全培训工作,力争拓展1-2个大安全全新培训项目。做好2023年专接本、自考助学招生工作。做好教育精准帮扶对口支援工作。2023年培训收入2000万元以上。

(八)健全优化保障体系,在着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师生满意度提升上有突破

22.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推动办学条件2023年基本达标。推进云龙校区学生宿舍1号楼工程建设和贾汪校区教学楼加固改造工程。制定健康驿站建设方案,推动宿舍楼生活驿站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景观建设与提升项目。完成贾汪校区男生4-6号宿舍楼公共区域及室内墙面粉刷、贾汪云龙两校区学生宿舍部分损坏严重的房门更换工作。严格管理各类建设资金,做好已竣工项目的结算工作。

23.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推进与移动、电信、联通三级运营商的合作并完成相关项目建设,建设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较为先进的校园网,以全光网技术建设校园网络,校园网对全校建筑的覆盖率达到100%。校园网出口带宽升至3-5G,校园网主干带宽升至20G以上。完善教育网、公网多链路负载均衡、安全管理,实行多种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策略,切实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VPN系统的容量和性能,为广大师生在校园外访问校园网提供便捷通道。提升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推进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4.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学校主体责任,持续提高师生疫情防控意识。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及实验实训安全管理和督查工作。组织开展体验式、浸润式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推进学校安全管理现代化,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智慧安全系统建设,建成校园交通、消防、门卫管理平台,提高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争创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

25.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能力。继续做好各类房屋、校园路灯等公共设施修缮及水电气暖保障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完成贾汪校区一级泵房两台水泵招标、安装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做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做好特色餐厅、智慧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努力提高师生满意率。

26.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依法治校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组织参加第八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第四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将法治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夯实法治基础,激励学生青春飞扬技能报国。重视发挥工会、关工委、知联会、共青团、学生会、学术组织的作用,推进学校及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教代会提案,支持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健全党建带群建团建工作机制,支持工会、共青团独立开展工作,发挥育人作用。

27.持续开展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持续做好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重点做好教师职称聘用、岗位聘用及岗位职级调整、教师职称晋升后工资及时兑现、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关心离退休人员生活,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丰富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九)实施招生就业促进行动,在着力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有突破

28.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科学研判高职招生形势,加强对招生工作研究,创新宣传思路方法,推动完成4000人的招生指标。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开展精准对接服务,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6%以上。瞄准人才需求“靶心”访企拓岗,2023年走访企业不低于200家,新增就业基地不少于60家;压实二级学院责任,将访企拓岗行动延伸到二级学院,开拓市场性岗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参与率,力争在江苏省“互联网+”大赛和江苏省“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一等奖。

(十)锚定争先进位目标,在着力对照高质量指标、高质量考核成绩上有突破

29.实现综合考核争先进位目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争先进位工作。以省综合考核指标和内容为抓手,建立健全校内综合考核指标内容和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二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加强对二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充分运用到人事奖惩,作为晋升职务、职称、岗位等级和续聘的依据,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和实现正向激励、补短强弱、提升内涵的目标,不断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已经给我们职业教育绘就了宏伟蓝图,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要有,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落实的干劲更要有。同志们都知道,随着人口数据的波动,现在生源减少已成现实。我们职业教育生源的黄金期不到10年。

这十年对学校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仅要提高招生质量,更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打造过硬的专业品牌、特色品牌;教师们要打造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努力让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战线上不可替代的这一个。这十年的发展,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向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奋进担当勇争先。我们的干部要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我们的教师要能守牢课堂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做教书育人表率。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坐井观天,不要满足现状,不要清谈空谈,我们要肯干实干,要务实落实,要敢为善为,要团结奋进,要爱校强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要盯着问题看,围着问题说,更要盯着问题干,解决问题是根本,我们要态度还要速度。

2023年改革突破年的号角已吹响,我们都要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学校发展靠大家,学校发展好才会惠及大家多。面对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改革大发展,让我们在省应急管理厅和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前进,勇毅前行,跨越赶超,早日建成安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